Translate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影像藝術概論—在職進修報告一則

影 像 藝 術 概 論
期末考報告

※ 第一部分-影像
    現代人生活在充斥各種感官訊息的環境之中,尤其住在大型都市的人們,每天一睜眼,看個晨間新聞,是影音訊息,吃早餐,是口腹享受;出了大門,各類視覺訊息(廣告看板、電子廣告看板、公車車體廣告)就一再映入眼簾,儘管大多數的人早習以為常,甚至視若無睹了。
    然而現今人們所熟悉的廣告影像並非一開始即存在,它是一段說短不短的演進時期。廿世紀二次大戰之後,美國成了世界超霸,她的自由民主與資本主義借助新式影像科技往其它地區擴展。商業的進行須要廣告的推波助瀾,而廣告正是種影像藝術,為營造吸引人的氛圍,廣告由傳統圖繪到拍攝靜態影像,乃至於錄影剪輯,直到現今的電腦合成動靜態影像。
廣告的種類有平面廣告,包括:報紙、雜誌、看板、海報等;動態平面廣告,如:街頭電子廣告看板;電視廣告:電視頻道裡的影音廣告;電影院廣告:電影片播放前的影音剪輯預告短片。網路廣告:以超連結方式呈現,只須手指點選跳動的圖面,便能跳出活動的廣告畫面。
平面廣告:早期的平面廣告多半是以手工繪寫,照相問世量產後,商業攝影片開始運用到平面廣告上。最後,電腦科技的出現,讓廣告畫面變得更豐富更有層次。
電視廣告:電視問世後,廣告找到另種發揮空間,電視的影音讓廣告變得生動。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化,商業廣告更多了,企業開始與電視台合作共生。在台灣廣告主是以收視率作為投資依據。只有少部分非營利電視台節目不受廣告主的左右。
動態平面廣告:多半運用在街頭,顏色簡單,圖像可活動,字幕會跑動。
電影廣告:以剪輯短片形式,在正片開始之前播放。
網路廣告:最先進的網路科技,已成為廣告最新的運用媒介,利用超連結方式呈現廣告內容。
    廣告已成為當代影像運用的最大宗,連傳統的藝術活動也須以廣告加以宣傳吸引人們的注意。廣告須有傳播媒介,以下茲就媒體部分,說明其演進情形。

◎攝影部分: 
1558AD,義大利科學家Giovanni Battista della Porta在『Magiae Naturalis』介紹暗箱原理製作的可攜式成像室。
1826AD,法國人Joseph Nicesphore Niepce發明光感應化合物並使用暗箱曝光8小時,產生世界第一張照片。
1833AD,William Hanri Fox Talbort利用塗佈硝酸銀和鹽化銀的紙,以葉子、羽毛等物,透過光線直接印相,即photogenic drawing。
1839AD法國人Louis Jacques Mande Daquerre發明銀版照相術daquerreotype,曝光只需半小時,但無法複製、沖印。
1885AD法國人S.Moessard發明panoramic camera。
1921AD,Man Ray巴黎發明Rayograpphs為無機身影像。
1931AD,MIT研究員Harold Edgerton發展Stroboscopic electronic flashes以十萬分之一秒速拍攝動作物的凍結影像,並將之分解成連續動作。

◎電影部分:
1832AD比利時物理學Joseph Plateau創造費納奇鏡Phenakistoscope每秒16格畫面可產生連續動作的幻覺。
1834AD,William George Horner創造Zoetrope,在旋轉桶內面貼狹長連續圖案畫面,轉動之會產生連續動作的幻覺。
1877AD法國人Emile Raynaud創造Praxinoscope改良幻影座並使用鏡面與幻燈投影,於1892 AD開啟動態影像公開展示的創舉。
1895AD法國電影先鋒Auguste & Louis Lumiere首次公開放映電影『The Arrival of a Train at the Station』

◎錄影部分:
1897AD德國科學家Karl Braun發明cathode-ray tube建立未來電視系統基礎。
1923AD俄國美籍科學家Vladimir Zworykin發明蓄積電荷原理為基礎的電視系統。
1935AD德國以機械電視系統intermediate-film之Fernseh系統播出電視史上第一個公共服務廣播。
1951AD精銳公司發明第一台錄影機。
1954AD精銳公司發表第一台廣播專業用錄影機原型機Mark IV prototype VTR。
1956AD普普大師Richard Hamilton拼貼畫『是什麼讓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貼切反映現代藝術的大眾媒體化與媒體藝術化。
1963AD白南準在德國Wupperta的Parnass畫廊舉行史上第一個錄影藝術展覽『音樂的展覽會-電子電視』。
1965AD白南準買下SONY公司初次生產的手提錄影攝影機,於第五街拍攝後數小時在紐約Cafe A Go Go展出史上第一件藝術性錄影作品。
70年代進入電子資訊媒體與網際網路尖端科技時代,各種科技藝術媒介漸趨成熟,如錄影藝術、雷射與全像攝影、CD-ROM、電腦數位藝術、互動電腦繪圖、Cybernetic、Internet及Virtual reality等。

◎網路藝術部分:
1956AD,Morton Heilig發明Sensorama為最早虛擬實境機械影像電影機。
1962AD,Ivan Sutherland發明「電腦繪圖板」圖像介面,圖像與聲音可被介面干擾,引發六十年代一連串藝術與科技的實驗風潮,如『光的藝術』『動態藝術』『電子藝術』。
1968AD,Ivan Sutherland發表套頭式的3D顯示系統。

    除了廣告運用到影像以外,書籍報章雜誌也都運用到影像。隨著攝影技術的精進,攝影術加上電腦印刷術,兩者使得圖像複製更加簡便,智慧財產權概念於是因應而出。現今各先進國家均十分重視智慧財產權,並且維護不遺餘力。然網路科技卻輕而易舉地讓非法複製有機可乘,並再度引起爭議。前幾年在台灣炒作沸揚的侵權事件-大學生影印原文教科書事件,外國出版業者揚言欲循法律解決-出於台灣人善忘而媒體善於轉移注意力,這事件到最後似乎不了了之。學生財力不豐,家庭環境或許不允許,使得他們必須利用影印取得教材,這原是值得同情,卻有部分同學忝不知恥地振振有詞,讓人感覺他們得了便宜又賣乖,反感透頂。
    然而,拜複製技術之賜,精緻藝術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得以普及,人們可以花較少的錢得到世界知名油畫複製品,或是仿古工藝品,存不了大錢出國旅遊,就到大賣場畫廊去翻找複製品,甚至藝品店找小型複製品。對於追求品味的一般家庭,藝術複製品可以滿足他們『擁有』的心態。
    『複製』行為的本身是中立的,受到爭議的是人性的貪婪,網路下載如果只是自用,那還無話可說,若欲藉之營利,就是違法的侵權行為。只是『複製』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有時根本說不準哪些是違法的侵權行為,如上開有一長串文字是抄自老師網路上課的圖版內容,我很疑惑這算不算是侵權行為?

※ 第二部分-影像與我
    有幸被賦予繪畫天賦,自幼便喜塗鴉,儘管只會線條式人物,依舊一支筆畫個滿張紙。由於出身勞工家庭,物質不豐,更遑論精神食糧,沒書沒玩具,只能跑跑跳跳。
小二時的農曆過年,和姐兄去逛當時名聞全台的大統百貨公司,不記得有無逛玩具區,只記得買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本童話書『黃鶯與玫瑰』,裡面圖文並茂,長大後才知故事是英國才子王爾德的小品。
    我的繪畫天賦是在小學四年級被導師發現的,記得老師曾問我「你學過畫畫嗎?」當那時,我才知覺到自己握著開啟圖像世界的鑰匙,透過鉛筆慢慢走向藝術的大千世界。記得那一年,我曾以『灰姑娘』的故事為本,畫了一簿本的漫畫,只是沒有保留下來,也差點忘記那回事。
    記得小五、六的美術老師也常把我的繪畫作品貼在教室後方。不同其他同學的作品被老師加工過,我的作品都是自己隻手完成的喔!
    小時候就同一般小孩喜歡看卡通『小甜甜』、『海王子』、『星星王子』、『龍龍與忠狗』、『小英的故事』、『小天使』、『科學小飛俠』、『宇宙戰鑑』、『無敵鐵金剛』、『靈犬雪麗』都是那時期的產物。也跟著姐姐看漫畫,姐姐亦有繪畫天賦,只是她筆下人物沒有我的活龍活現。手塚治虫的作品看過部分作品,如『怪醫秦博士』『火鳥』,其他就是少女漫畫了。正因愛看漫畫,我的漫畫人也物越畫越活。中學時期最崇拜的日本漫畫家是萩尾望都,她直到現在還有作品,台灣有其作品集,較喜歡其中期作品如超越時空的『波族傳奇』寄宿學校『天使心』及中晚期科幻作品『銀三角』。
    漫畫只是個過渡,初中的美術課本打開的是真正的藝術世界,如非舊家翻修,我人在北部求學,它們肯定可以保存到現在。連高中的西洋歷史課本因封面是達文西的大作『聖母、聖嬰、聖安妮與施洗者約翰』,也捨不得丟,只是現在也不見了,被爸爸丟掉了。
    我曾在初中時期當過學藝股長,負責教室布置,儘管畫框弄得很有創意,一邊是秋季的林蔭道,上頭寫著出自一漫畫集名稱『風與木之詩』;一邊是斜紙籤加枝大筆;左下角三個奔跑嬉鬧的少女,可惜沒有班級嘉作可張貼,因為美術課常被借作數學課。
    高中時期曾為了作畫觀點與美術老師不同,據理以爭,導致美術老師對我印象不佳。據同學說,美術老師私下也開畫室,隔壁班的一個同學就跟她學畫,所以美術老師很照顧她。我曾看過她的漫畫人物,其娃娃果然很漂亮,功力卻不及我。
    但即使擁有繪畫天分,卻是繪畫比賽常敗軍,或許是所選主題不受青睞,最主要是完美主義傾向,塗塗改改的結果就是畫不完。不過繪畫作品卻有常機會被張貼在學校玄關的公佈欄。小一的一次海底世界作品被貼上公佈欄,媽媽還特地去看我那隻有雙烏黑大眼的大章魚。
    儘管父母知道我的天賦,卻不認為這能糊口維生,造成日後的我始終與美術科系無緣。本來很有可能上大學美術系,可惜國畫科的一座懸崖用墨不慎成了一大敗筆。當然不足兩月的學畫時間,使我的加水調色功夫無法應付術科考試,倒是真的。
    我還曾當過別人的繪圖槍手,至於那些作品最後怎麼樣了,並不清楚。
    高中時期在學校圖書館借了一本介紹文藝復興三傑的書,從此開始接觸世界名畫。初二時期借的書比較偏向音樂家,再就是凱撒與亞歷山大,其他的不記得了。藝專時期,姐姐出錢買了一套『巨匠』美術週刊,儘管不是最好的,但仍很滿足。至今我的藏書也多半是藝術方面的書籍。
    公視開台之初,常播放西方古典芭蕾舞劇,我當然很把握機會努力地看,連眼睛都捨不得眨。愛上芭蕾是小二的事,當時甚至不用穿硬鞋,只穿普通鞋就可以完全墊起腳尖走路。基於對芭蕾的喜愛,藝專時期經常以芭蕾為構圖主題,因為看太多芭蕾舞劇了。
    我曾從事室內設計工作,雖然只是小助理,但閱讀過的雜誌還不少,有些雜誌裡的設計作品實在讓人搖頭,但『室內』『雅砌』『傢飾』『當代設計』就不錯。建築書籍也略涉了些。家裡還有相關藏書。我現在的住家就是自己設計,木工部份只佔三分之一,傢俱則多是出自我的意見。拜SARS之賜,我家的傢俱外觀高貴卻是低價買進,好像大發國難財似的,有點慚愧。
    以前還住鳳山時,常去逛畫展,走高美館和中正文化中心像走廚房。早在藝專時就養成看展覽聽音樂會的習慣,那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搬去路竹鄉的小村莊後,離高雄市較遠,又不熟悉台南市,工作地點又遠在台中縣東勢鎮,每每回家就只想跟狗弟弟們玩耍,跟音樂美術開始有些脫節了。現今的生活及興趣較偏向知識類,我一向對台灣的綜藝節目興趣缺缺,對八卦新聞也沒有興趣,總在知識頻道間轉來轉去,所以家人很少和我一起看電視,常只有爸爸陪在旁邊看報紙,狗弟弟們聚在腿邊睡覺、打架、咬玩具。
藝專時期就讀廣播電視科,電視新聞作業就在校內攝影棚進行。因為新聞報紙都有照片,得學攝影照相技術,進暗房玩黑白照片沖洗。為了電視作業,須扛沉重攝影機出外景,剪輯室裡作剪接修改工作。在那時期,因為廣播是必修課,老師在中廣擔任『午餐的約會』主持人,我於是有機會去參觀中廣內部,看他們的工作情形。也參觀過台視攝影棚,旁觀工作人員拍攝綜藝節目。然而不適應北部生活,回到南部後就未再接觸攝影方面的事務,只在一次中正文化中心的戶外雕塑展拍過那些雕塑作品,我那隻NIKON手動相機已經封機已久,差點遭到遺忘。
    同時,廣告學也是必修課程,作業當中有廣告企劃,也有電視廣告。其中的電視廣告就必須使用到攝影機拍攝廣告片,記得我這組是拍洋芋片的廣告,由同組三四名同學客串演出。
拜有線電視之賜,出現幾個電影台,雖然大部分影片是通俗片,但也有幾部精緻藝術電影。記得在有線電影台收費爭議之前,SUN MUVIE電影台在全台都有,那時也常轉那個頻道,看看有什麼可以花時間看的影片。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法國片如『大鼻子情聖』、『瑪歌皇后』還有楚浮的電影哩!德片『笑死人之旅』義片『魂斷威尼斯』,捷克小品『公主與豌豆』,加拿大版『福爾摩斯探案』、『灰姑娘』,英片『墨利斯的情人』、『玻璃情人』美國片『1492』還有其它印象不深的佳片,以上好片不見得全在SUN MUVIE上映,但都是碰巧被我抓到的好片。
    講到看電影,印象最深的是英國已故天才女大提琴家杜普雷的傳記電影『無情荒地有情天』,這是第一個讓我紅著眼睛走出電影院,甚至騎車邊掉淚的電影,艾爾加的音樂在杜比音響的輸出下,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導演的運鏡也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戲劇張力十足,僅管劇中故事並非按照事實呈現。另外就是『再見!可魯』由於家裡養小狗,遲早都要面臨與小狗死別的傷感情境,心裡因而感觸極深。當然,生活在南部,有些精緻院線電影根本不會在南部放映,例如『日出時讓悲傷終結』真的很可惜。
    最近這週,正是國家地理頻道的埃及法老週。每次看到古埃及,就一頭栽進去了。我喜歡古老文明,愛看考古方面的影片,聽考古學家講古老的故事,看看那些出土的古物工藝品。
    由於目前的職業是幼教方面的工作,需要繪製單元圖,甚至利用圖繪輔助教學,多少可以發揮所長。正因這分工作,我發現自己能夠不參考設計書籍而能想出原創性的點子,是以我的創作物與一般幼教師所出成品很不一樣,具有個人風格。
    出社會的關係,我已經封筆許久。不同學生時期,總在課堂上,一邊聽課一邊在空白處畫娃娃,回家也一直畫,只在爸爸突擊檢查之下,裝作用功讀書的乖小孩。記得高中時期,曾有別班朋友忘記帶生物課本而來借我的,她告訴我說,生物老師一直將眼光飄往我的課本上。真是難為那個朋友了,老師可能以為她上課不認真,想抓她的柄,因為上頭佈滿了漫畫人物。中學六年,我真正花在課本上的時間可能不及一年,沒辦法,我太習慣臨時抱佛腳了,總在考前才唸書,以致曾有數學科考出一個大鴨蛋的紀錄。只能說我討厭教科書,看過一遍就懶得再看第二遍。另外,我的腦袋也不夠好,實在背不起教科書的內容。高中時,歷史課本的第一頁歌功頌德的文字內容,每每讓我嘔吐不已。歷史與三民主義則每看必批,根本讀不下去。也難怪我寧可畫圖,也不想去念那些傳說式的課本。
    現在修了空大的課,在家透過網路上課,偶爾還是會手癢,會一面上課一面在廢紙上塗鴉。為了興趣,上的課也多是與圖像相關。我是個古典樂的愛樂者,因為音樂與當代的社會有極大的關係,看過記錄十八、九世紀的風俗生活油畫不記其數。而事實上,音樂與美術或者圖像式藝術是密不可分的,把兩者置入個人創作者也所在多有。歷史是一道軌跡,記錄歷史的不正是繪畫與照相術嗎?音樂的演進也與歷史的脈動相結合,透過圖像影像與音樂,我閱讀歷史,知道過去,眼觀當下,甚至預測時事走向。
    我是為了影像才來到世界的吧!儘管在社會上,我是渺小的,但在自己的生命之中,我又是巨大的。回顧自己的人生,不同於數字的無法掌控,我擁有捕捉影像的敏銳能力,我用我的雙眼觀察世界,將它們放在心裡,有時它們會化成小人物出現在筆端,更多的時候留在記憶裡。或許有一天它們會出現在更大張的紙上,流傳到後世。但願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