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考古學—在職進修報告一則

考 古 學
期 中 報 告
主題:台灣史前時代與鄰近地區貿易關係

前 言
本次選擇「台灣史前時代與鄰近地區貿易關係」此議題,係因台灣島群所處地理位置,正是亞洲大陸東北西南向島弧地帶,面向世上最大海洋-太平洋,洽為亞洲大陸的門戶中心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為島嶼特性,四面環海,資源有限,爰須依賴貿易,與其他民族互通有無。即便處於廿一世紀的台灣,對外貿易仍是島內經濟要素之一。

本 文
    根據台灣現存原住民族之母語及傳統文化,包括食、衣、住等與承傳自早期唐山傳統文化的閩客族群之種種差異性,排除通婚和雜居後之強勢文化影響所產生的所謂「漢化」習慣,可以確定台灣原住民族為大洋洲南島民族之一支。語言學家李仁癸院士,基於世居台島之原住民族的語言歧異度冠諸全球,且位居大洋洲諸南島語族最北端,甚至大膽主張台灣乃南島民族之發源地。
    台灣高山林立之特殊地理環境,孕育出的台島原住民族語言歧異乃屬必然。以中央山脈為主,從中分出雪山支脈、阿里山支脈、玉山支脈及獨立的東部海岸山脈,加之溪河主幹支流,將整座台灣島切割出幾大區塊的生活場域,形成部落式族群。當一地族群因人口擴張,糧食供給失衡而分群另覓它地謀生,久而久之,必因應當地生存環境特性而出現語言表達及工具運用習慣的變異性,隨年月時日增長,或將形成另種語言與文化,從而分支出另個部落族群。
    由屬之大洋洲的復活節島血淋淋的生態浩劫經驗及蘭嶼達悟族的行舟捕魚技術推測,石器時代台灣島上的原始臨海漁獵部落在日常打漁過程中,偶然受到颱風侵襲,風雨過後洽遇赤道洋流的順向流,有幸踏上新天地。落難者經過一番地理環境探察及實地生活後,設法依賴日月星辰之指標性星象指引,回到原居之台灣島,受到大環境限制與糧食供給不穩定之影響,分眾率群出海,造訪新天地,並且定居當地。
    以上族群遷徙模式每隔幾十或幾百年重新上演一次,南島族群便能依靠循環於太平洋周圍的各大洋流,跑遍大洋洲,並將部落血脈傳承於星羅棋布的島嶼上。
    台島原住民族在分支血脈紛紛向外擴散後,因環境尚能負荷而繼續留居本島,並維持各個部落文明於不墜,台島原住民族繼而進入金屬時代。拜每年秋冬東北、春夏西南季風及夏秋時節赤道地帶生成襲台颱風之賜,帶來豐沛雨水,原始森林和竹林生長茂盛,出於遮風避雨之需求,石器時代以來即有之杆欄屋的構築,竹材的運用進一步發展出日常生活需用之竹器、織物;猛烈春雷引發偶然的森林大火,造成部份無法逃出動物的焦肉,使得原本捕獵生食的部落民族,初嚐熟食肉品的美味,產生燃火熟食之需,火燒灼之地產生硬化現象及雙手捧水滌面經驗而有缽形泥器受火燒烤成皿,以用於盛水之用,最後演變成陶器製作工藝技術;森林大火後的大片空地,受雨水滋潤,形成沃土,則演變成游耕技術;東部海岸山脈一帶,則因蘊藏大量大理石材及玉石礦產,歷經數千年無數次颱風過境,山洪暴發與溪流長期侵蝕作用下,礦石因自然力的崩解作用而散佈河床溪畔,偶然為當地部族撿拾,質潤具通透美感之故,玉器製作之技術始萌芽並日漸發展精良,成為部落審美裝飾重要物品之一。
    南島民族之所以遍布大洋洲區域,航海技術的純熟自不必言說。這些民族依賴居住島嶼上之各類自然物產(果物、禽鳥及哺乳動物等)或低度農耕技術所產出作物,或者捕食近海魚蝦蟹等生物。而人類在社會化的進程中,自然出現統治階層,為區別階級地位,裝飾物必然出現,以為標識該部族最高統治者(如酋長或者頭目)及其家族。裝飾物除採自天然花草藤飾外,諸如獸牙、毛皮、貝類、鳥羽亦為常見裝飾元素。
    部族滿足日常生活基本所需,自然力對於聚落住居生活地域的侵害,如暴風雨、地震、旱澇或海嘯等遂成為這些部落關切重點。由於自然力量的深不可測,自然信仰因而成形,巫術亦應之而興,星象及占卜,繼之而起。
    南島民族既善於航海,當所居地之出產物再不符所需之更高度審美或物質享受,便開始向海外尋求更精美之物品,各部族因之接觸並產生交集,甚且日益頻繁,因尚無貨幣制度,而以各該部族盛產物資為交易標的物,以物易物之早期國際交易模式,於焉誕生。
原產台灣東部花蓮壽豐鄉之豐田玉,因石材色澤美麗質地精潤,經過匠師加工琢磨後,更彰顯其工藝價值,遂成為台島原住民族對外貿易最重要之交易標的物。
透過島際貿易,台島原住民族將貴重玉石產品及金屬器皿外銷給鄰近地區的其他南島民族,與他民族交易所得之物資收入便足以維持整個族群之生活營運,復又平原地帶土質肥沃,易於栽植作物,因而未特別發展農業技術。在少受到外族侵略之情況下,台島原住民族之生活方式與文化運作便一直維持到荷蘭人登台後,始產生質變。

結 語
    台灣本島的歷史分期,一直到荷蘭人登陸治台,並嘗試以羅馬拼音方式紀錄平埔族語言後,始進入所謂的歷史時代。原住民族的處世智慧與文化傳承均透過世代口述言說或以工藝方式流傳下來,研究原住民族的過往蛛跡,只能以現有出土文物拼湊這塊土地的先民早期生活態樣。由於古物係無機體,必然隨著人類的遷移而流傳到另一塊土地,這種情況除移居之外,就是貿易結果。台灣先民既為南島語族之一支,航海能力殆是無疑,文化型態雖以游獵漁撈為主,易貨貿易不失為增加族群維生方式之一。當台島北中南部均有豐田玉器加工廠址遺跡,卻在東南亞地帶同樣出土有豐田玉品,便可證明早期國際貿易的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