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2009京都旅之虛驚一場

今年4/23再度滿懷興奮期待飛往日本,準備欣賞4/25日萬斎樣「六道輪迴」的首演,順便進行京都3日自由行。
此行發生了些小意外,差點看不成萬斎樣的表演,因為誤以為演出地點為京都市區的東本願寺園區內,卻意外發現淨苑並非位在園區,而是東山山區的東山淨苑,幸好老天爺賜福,讓我遇見同樣跑錯地點的一對母女,於是3人一道搭乘計程車前往目的地(真是萬分感謝那對母女,願晴明樣保佑她們一家子平安順利度過一生)。
東山淨苑,就是台灣所謂的納骨塔,只是名字取得非常清淨脫俗,當地氣氛亦相當靜雅肅穆,全無陰深氣息與靈異氛圍。本堂忘了是??刹,直到劇末,才將原先以布幔遮掩的神龕,呈現觀眾眼前。那真是生平見得最美的佛教神龕,以金色及黑色呈現,鏡面地板擴大整座神龕的視覺效果,因為實在太美了,使得坐在2樓最上方中央位置的我,忍不住走向舞台前,欲好好欣賞之。許多坐在貴賓席的觀眾,同樣屏息於神龕的雅緻,久久不忍離座。
言歸正傳,本劇六道輪迴係以萬作爸為主角,(由於聽不太懂日語,只能從演員的演出臆測劇情)可能因病而觀落陰(台灣謂之),其女與僕人(石田樣)為尋其父(主),經歷天、人、餓鬼、畜生、地獄、修羅道等奇遇。戲服採中國風,正因戲服中國風味,飾阿修羅的萬斎樣儘管與飾天女的麻実架式十足地出場,但萬斎樣的裝扮卻讓我錯愕不已,一度還以為是三太子出巡,可是回頭想想,既然從修羅道現身,應該是阿修羅啊!那天觀劇時,每看萬斎樣出場,就想大笑。萬斎樣抹了白粉塗上口紅,確實給它美美的,但那身戲服卻令人發噱,讓我每每想起,就覺得好想笑。如果那戲服裙擺過膝及於腿腹,可能會好些吧!
以上,是個人本次看戲的粗淺想法,如有冒犯各位美眉之處,海涵啊!


以上文字是本人在網站上搜尋到自己在別人的部落格裡的留言,那年是2009年。 猶記那些年,本人很迷日本大有名氣的狂言師野村萬齋,2008年為了欣賞他擔綱演出的舞台劇「わが魂は輝く水なり-源平北越流誌」飛去日本東京都,順便展開人生第一次的單人自由行。2010年也是為了看他的舞台表演(忘了劇名,依稀記得是能劇),順便進行日本天守閣巡禮。 
之所以會興起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其實跟第三篇「米蘭蒙塔內利公園遇扒記」小有關聯,爹親前些日子險些遺失皮夾而耿耿於懷,竟想把他買了卻用沒幾次的新皮夾送給我,為了慰撫他的不安,我告訴他以下的真實事件。 
2009京都行臨返國的前三個鐘頭,我因內急而在京都火車站地下美食街的公共盥洗間蹲了十幾分鐘,解放之後,當然就是洗手啦,準備趕搭快鐵はるか前往關西機場。就在搭上電扶梯上樓之際,不自覺往左肩瞟了眼,一個恐怖念頭閃過腦海,OMG~我居然忘記帶上隨身包包,把它遺落在盥洗間裡~顧不得電扶梯繼續向上捲動,在眾國際人士驚訝注目之下,返身逆路衝下樓,直奔盥洗間。好哩加在,我的包包安坐馬桶水箱上,似乎從沒人去動過它,我的護照、荷包及機票全保住了,真是上天保佑啊! 
那年的京都行,基本上都是雨中行旅。返國前一天的仁和寺參訪,雨幾乎沒停過,我的照相手機NOKIA.N93即因淋到雨,積了些水氣,隔天上飛機,包包被空姐塞進座艙行李箱櫃內,手機內的水氣似乎冷凝了,下飛機後一度無法開機,直到返家插了電才回魂,真是虛驚一場。
仁和寺一角

仁和寺一角

仁和寺植栽

塔座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古董名車展

今年爹爹的農曆生日恰恰落在九合一選舉日,為避免選舉結果掃了爹的興緻,於是提前一天為爹親慶生,地點選在府城大億麗緻,因為它的線上刷卡促銷活動,讓家姊很感興趣,且之前未曾光顧過那家歐式自助餐,因此擇定那家。
為了爹親的慶生宴,特地請了半天休假,以便因應下班時間可能塞車的路況,及時趕赴訂位時間。然而早年開計程車為生的爹,習慣性地繞小路往返府城,抵達酒店的時間較預定早了15分鐘左右,於是聽從服務生的建議,先上樓去逛逛。 
上了主層大廳,映入眼簾的是耶誕氣氛濃厚的現場佈置,以及難得見到的古董車展。由於第一次光顧這家酒店,一開始搞不清楚停車場的入口,後來才知道所有車輛都需經過酒店大門前,方能駛入停車場。家車經過大門口時,便可看見兩部很炫的Ferrari,沒想門內的更值得一看。 


真是很有耶誕氣息啊!還很療癒系,泰迪家族。親眼看見廿世紀初期的汽車,感覺很有舊日時光的Fu~
不只古董轎車,還有二戰後的古董摩托車,車況外觀保持良好,烤漆依然光可鑑人。 
炫紅色的載人摩托車,「墨利斯的情人」一片中,就曾出現這種摩托車。 
BMW酷酷摩托車,它的主人一定心感驕傲地騎著它逛街,拉風極了。它的排氣管簡直是工藝品,整部車身,基本上是個藝術傑作。儘管後座已不知下落。 
這部摩托車有些小巧,前後座一體成型,可以載人一起去兜風。 
野狼125的前身吧,有老一輩阿公級重機的態勢了。 
前輪已經可以吸收震動,配色特別,後方可載物了。 

現場海報 
欣賞上開幾楨古董車照片之後,有沒有穿越時空的感覺呀,喜歡嗎?歡迎直接去現場觀賞。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古蹟修復課題感想

本文載自本人2009進修高雄空大期間撰寫的報告,部分事實或已因經費列足而與本文所述現象不符,先予敘明。
攝入古蹟圖片:左營舊城、高雄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南投藍田書院、霧峰林家、彰化元清道觀整修現場、鹿港龍山寺
本文所列古蹟,如攝入古蹟圖片所列各景點所示。上開景點除霧峰林家宅群不 對外開放,其餘均為開放參觀之國內著名古蹟。 
訪點一,左營舊城,係個人於假日往訪高雄市立美術館途中,無意間發現之地點。筆者曾有三年時間每星期六天來往左營地區求學,卻從不知亦未曾進入舊 城遺跡,今為學校期中作業之需,才得以一賭舊城完整面貌。左營舊城經過高雄市政府幾年來的整理,已轉變為一處佔地寬闊的公園地帶,其旁緊鄰眷村博物館。舊城絕大部分城垣已毀倒拆除,如今僅存斷續的一截,此一小段城跡尚留有前經鳳凰颱風侵襲而崩塌,目前以兩座大型支架撐持並覆上電腦印刷城牆畫面之帆布蓬,未修復之處(未攝入),仍苦苦等待維修經費,以高雄市政府的財政狀況,不知何時才能動工呢。
圖二 
上開四圖為左營舊城遺跡照片,從圖面觀之,舊城曾經過修復處理,因而呈現新修與舊跡並陳樣貌,就古蹟維護的方式及觀點,為保留最多的原件,是較為妥善的處理方式,儘管可能在視覺上,比較沒有那麼悅目。 
至於(圖二)一小片頂瓦的損毀落失,原件既已毀失,不妨以現代燒製仿古瓦片替代,因為一般人甚少注意細節,自然不會去注意那一小片頂瓦。 
訪點二,為個人假日與家人前往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進行悠閒遊憩時,所攝部份構件中擇一入選。右圖雖為無主要重點,然而個人想要討論的其實是廊道天花板的吊扇,吊扇看上去應為原件,不知是否錯覺,覺得其中幾座似有搖搖欲墜之兆。由於現今仿古復古風尚未退流行,何仿以原件為樣本訂做新吊扇,以之替代原吊扇,而將原件利用展示間,進行陳列保存,確保假日造訪該地點遊客的安全。 
龍山寺藻井 
龍山寺柱礎 
彰化元清道觀樑材 
彰化元清道觀整修現場 
霧峰林家家園柱礎 
霧峰林家花園窗飾一 
霧峰林家花園窗飾二 
上開五圖,係2009/12/20戶外教學當日,隨同高雄空大文藝系同學前往中部地區著名幾座的國定古蹟,如龍山寺、霧峰林家、藍田書院、元清道觀等地。 
南投藍田書院係原貌重建之案例,等於新造仿古建物,就古蹟維護立場,如欲使之長長久久屹立當地,仿古重建並無不可。 
彰化元清道觀,因火災而損毀,90%以上勢必重建,修護方式以原貌重建,建議留下被火紋身的部份牆跡,於其旁立碑一座,書明該觀重修原委,以供警惕後人之用。 
鹿港龍山寺與霧峰林家,曾因10多年前的921大地震所震損,同樣經過重新整修。 
龍山寺部份擬探討藻井的維護,由於藻井係以層疊斗拱工法,八角同心方式下而上層層架構而成,有著先民匠師傳承自唐山時期便代代習得的中國傳統木構建築之特有力學概念,作工無疑複雜而耗時;彩繪部份係50多年前,由大師級人物郭新林重新賦以彩繪新作,只是時光流移,色彩已不復昔時鮮麗。個人認為,如果藻井並無立即而明顯可見的倒塌危險,何仿繼續原架構保存,每半年定期聘請具備建築修護背景之工程技師,全面檢查各個榫接細部,並拍照製作檢驗前後比對之書面簡報,以評估藻井的保存情況,日久便能累積一定數量之相關書面資料,利於多年後不同技師們回頭檢視藻井的現況及各時期間不同區塊之外觀變化,以評估是否進行維修作業;至於藻井彩繪部份,個人認為,郭新林大師之彩繪作品係為那一世代傑出代表作,但不意味不能由當代彩繪大師,以時代精神,賦予藻井新的面貌,只是重新彩繪藻井,勢必惹毛絕大部分熱愛古蹟古典美之人士。 
霧峰林家因九二一震災而嚴重毀損,目前已完成部份重建。部份建物雖未倒塌,卻有不知如何著手維修之窘境。林家宅群建築,各自經歷百多年的風雨歲月,難掩疲態,彩繪漸失色彩,木料面漆日漸斑駁而產生某種滄桑之感。由於參觀當日僅能進入林家部份無住人之屋宅,無從比較有住人屋宅的保存情況。按常理,有住人之處的屋況應較良好,房屋就像汽機車,經常使用,便會進行例行性保養。本次開放參觀之處,屋況就顯得不甚良好,除了重修建物之外,其餘原況留存的屋宅,正似年久失修的屋宅一般,陳舊的令人感到心酸。 
『古蹟』究竟是甚麼?它的定義難道只能是常人一般見識的陳舊建物?它不能看起來新鮮亮麗?如果只能依據常人見地維修古蹟,乾脆就任令它潰爛至泯滅,不就更符合文人雅士最愛的滄桑美感,還能省下維修經費。 
再回到霧峰林家的話題,究竟要不要保存霧峰林家?多數人肯定希望保存這座百年大宅,如果新式科技工法無法保存陳舊真跡,或無法不任面漆繼續墮敗裂損,建議延請專業攝影師進行林宅全面性拍照建存圖檔,然後宅面整體性重新上漆彩繪。至於穿堂內部早年各名家墨跡,建議拆卸易地保存,原地改以仿製新品展示。屆時就由林家子弟負責解釋說明維修原委,而易地保存的真品,在保存展示間的恆溫溼度的保護下,更能長久流傳後世。 
李鴻章墨跡 
古蹟存在的價值在於保留各個年代各個時期所留下來的文化意義,古蹟維護的核心價值便是保留最多的真實,然而無論天然產物抑或人為物質,無不有毀損以致失無之一日,倘能借用科技和研發新式工法,保存古蹟或歷史建物的裡件及外觀,如:以當代工法與建築材料抽換已敗毀之大通樑,以延續古蹟和歷史建築的生命,讓後世子孫均得以親眼目睹這些極富歷史及文化意義的建築類文物,瞭解臺灣的歷史變貌,產生切身的歷史情懷,而非僅得從圖面照片觀看之,卻無法感受土地歷史及相應而生的情感。 
古蹟維護之核心價值與概念,如能自學童時代即融入戶外教學之一環,讓古蹟與歷史建物之美,世世代代傳承下去,自是世代臺人子弟及古蹟與歷史建物最大的福份了。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我家好爹親

今天是臺灣九合一選舉日,ㄧ如尋常週末,給他賴床賴晚晚,才肯爬起來。心想,選舉到下午四時才會結束,不用趕著去投票啊!也ㄧ如尋常週末,早餐泡雜糧咖啡,亦即杏仁粉、五穀粉、燕麥片、黑芝麻粉、蓮藕粉、純可可粉及黑糖粉,加入沖泡研磨咖啡,雜糧咖啡就成啦!
由於今天也是爹爹的農曆生日,茹素的娘親還是循臺人傳統,為爹爹煮雞蛋、燉豬腳湯,中午就以傳統生日餐-豬腳麵線加雞蛋解決嘍!吃飽喝足,出發去履行選舉人的職責,投票去,騎電單車去投票。
說起這電動腳踏車,我也是第一次騎它,這是爹爹應冬日颳強北風,載四隻小犬們外出兜風用。爹爹很可愛,他平時都騎一台舊腳踏車載犬兒們出去,為了擺置狗籠子,特地請人將那台腳踏車的後座改成舊式鐵馬的寬版後座,還買兩條彈性束帶,以便固定狗籠。
說起爹爹啊!我三生有幸,擁有這樣的爹親,他基本上是民主派的,他不太管教子女,而是視子女的資質,施加他認為合適的栽培方式。我姊第一次大學聯考落榜,短暫期間去賣茶葉禮盒,適巧爹的公司發獎金,他二話不說,拿去讓姊姊補習,於是我姊成了一名國小教師。
我家一直都是雙薪家庭,爹爹可厲害的,他可以工作一整天後,還會去黃昏市場買菜,回到家執鍋碗瓢盆。我娘基本上不太碰家事,因為爹爹全包辦了。娘親對逛街沒興趣,衣物都買傳統市場的攤貨,爹親則超愛逛街,我和娘的許多衣物都是爹買的。我家爹爹啊!他高頭大馬,相貌英挺,大手大腳,手巧心細,每次買新衣,習慣將鈕扣縫牢,家人衣服有脫線,他就會拿去縫補,對家人極盡疼惜,我家孩子都相當尊敬爹親大人,儘管他在退休前只是一介無足輕重的藍領勞工。然而有如此可愛可敬的爹親,教我如何不愛他呢!
我的家庭背景和尋常家庭完全相反,女性比較強勢,男性則尊重女性。連犬兒也是,那隻唯一的小女生,也是恰北北,因為三千寵愛在一身。嫂子與姪女的個性也挺強的,哥哥的個性溫和,姪子的個性也遺傳他,真是有趣啊!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年少記趣

今日下午,同事收到一紙公文,該函建議政府機關()舉辦公開活動,可以播放國防部示範樂隊錄製的管弦樂版國歌,同事還當場打開音響播放,讓在座同仁猜猜看那是什麼音樂。不期然地勾起我的遙遠年少記憶,是關於學校上下午集會升降旗的有趣記憶,在此與讀者分享。
我的初中在南部一所新成立的社區學校度過,我是該校第五屆畢業生,那時學校尚在草創期間,教室數量很少,一個學年大約十到十三班左右。記得小六時,爹曾問我就讀學區學校的意願,因為當時我家孩子的戶口都寄在舅舅家,舅舅家那邊的學區較大,兄姐理所當然就讀那個學區的社區初中,升學率也比較高。到我升初中時,爹親不知想到什麼,居然問我想讀新學校,或是兄姐讀的那所大型初中。身為老么的我,對讀書沒啥興趣,也不喜歡人多的地方,於是選擇那所小學校,之後成績普普,也沒啥課業壓力地度過青澀少女歲月。
升初二那年的暑假,因家庭經濟故,未參加學校暑期課業輔導,而莫名其妙地被編入當時所謂「次優班」的兩班之一,從此過著第八節的課後班生活。每每其他班級學生都下課回家了,我們卻得留下來上課,還算乖巧的我,很無奈地接受命運安排。喜歡看的卡通從此與我絕緣。
那時我們班恰有兩大帥哥,長得又高又帥,嗓音也響亮,在初三時期,同時被選為司儀,負責站在司令台右前方,對著全體學生發號司令,如起頭「升()旗典禮開始,全體豎立,主席就位,唱國歌。」及儀式結束時的「禮成」。
一日,其中一位帥哥,不知怎麼了,居然在放學時間,喊出「『升』旗典禮開始,全體豎立,主席就位,唱國歌。」當下全校師生都笑翻了,卻見那名同學面不改色地繼續站在那裡,直到列隊開始朝校門口行進,他立刻找個地方躲起來。
那件事在當時我們班,是個大笑譚,大家都拿去糗那個同學。時過將近卅年,早已淡忘的一件少年趣事,就在一首管弦樂版的國歌中,重新躍生腦海。往事堪可回味啊!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2013翡冷翠Firenze中央車站小插曲

日前奉派北上開會,南北往來的交通工具就是臺灣高鐵,在返程行旅中,無意間勾起2013Firenze翡冷翠中央車站趕搭義大利國鐵高速列車Frecciarossa的ㄧ個小插曲。
2013的旅遊重點在托斯卡尼地區的翡冷翠,因為前年錯過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文物,於是規劃從馬可波羅機場進入威尼斯,留宿兩夜,再從聖露西亞車站搭乘火車前往文藝復興發源地翡冷翠。之後,再從威尼斯離境。
照例的,我又在翡冷翠的最後一日,演出迷路及驚險趕火車的爛戲碼。那天的車班是下午三點半左右的班次,因此把握僅存的半日時光,走一趟亞諾河對岸山坡ㄧ帶。期間逛了一家專門收藏古代文物的博物館(我通常不會記那些小型博物館的名稱),親眼看到木乃伊的本尊,有一兩具損壞的很嚴重,該館甚至封了其中一間擺置木乃伊棺廓的展覽區。當日適逢週日,各教堂都會辦彌撒,我經過一家保存有國際哥德風聖壁畫的大型教堂,也進去湊熱鬧了。印象中,那些主教身著白袍,以近似吟詠方式唱誦拉丁文經文,真的很好聽,讓我相當感動。礙於時間因素,未能久留,只能懷帶遺憾心情,繼續下個行程。
走過一條又一條街頭,不期然看到「Piazzale Michelangelo」的指標,好奇心驅使下,ㄧ路延上坡車道往山區走上去,走了好久好久,心裡七上八下,還ㄧ直自我懷疑,花了一個多鐘頭,終於看到同樣喚作「Piazzale Michelangelo」的露營區,再往前走,便是著名的景點「米開蘭基羅廣場」,好多旅行團聚在那裡,遊客爭相對著市區百花教堂和Bargello美術館一帶拍照。該廣場上擺置大衛像和Lorenzo兄弟靈寢晝夜、黎明、黃昏四大尊像的青銅複製品。我也在那裡拍攝幾張像留念,之後順著捷徑往山下走,開始踏上返途。

返程期間又進入ㄧ家小型美術館晃晃,這ㄧ晃,竟錯過The Palazzo Pitti ,因時間所剩無幾,必須及早趕回客宿旅店提取行李,趕搭火車。
由於已在那旅店停留六天,櫃檯人員每每看見我,直覺反應就是拿鑰匙給我,那次我嘴裡直說no!no!baggage!心裡卻感到難過,因為我必須離開美麗的翡冷翠了⋯⋯
客宿旅店就位在中央車站與百花教堂之間的要道上,走路不過五分鐘時間,尚有十多分鐘空檔買紀念品給家人。車票打卡後,開始找班車停靠的月台,來到預訂車廂入口,有名當地人很熱心地要幫忙我扛行李上車,ㄧ開始我還傻傻的,彼時卻出現一名表情嚴肅、身穿制服的年輕人,看來像是列車司機的男子適時阻止那男人的舉動,還幫我將行李提上車。當下我理解了那位熱心男子的真實意圖,如果我真讓他提行李,該給多少銀兩,還不知道呢!如果沒有看過威斯康提的DEATH IN VENICE,又如果沒有那個酷酷的帥哥司機,我恐怕得像古斯塔夫須丟個幾文錢子打發那個「熱心人」了。說來真要感謝那名帥哥了!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2012威尼斯見聞與感想(附記維洛納)

個人2012年度旅遊規劃並於當年9月中旬實際成行的「威尼斯之旅」與當年高雄空大褚瑞基客席教授在第9講談論文學地景議題中介紹兩部在水都威尼斯實地拍攝的電影「The Wings of the Dove」及「The Comfort of Strangers」有旅遊記憶上的關聯,本文即以威尼斯這座人稱「亞德里亞海的新娘」的美麗古城作為撰稿議題。
個人出生於1972年,求學時期的家庭經濟情況並不允許這家庭的孩子能夠想像總有那麼一天可以踏出國門,乘坐飛行器遠遠地飛到其他國度去。再而,當時臺灣的整個資訊環境尚未像現今這般發達,亦無專門播放旅遊節目的電視頻道,要想一窺國外風光,通常是透過外國影集或報刊圖片。一直到出社會之後,家中電腦主機被安裝電視盒並接上有線電視,始得經由知識取向的Discovery頻道發現大千世界。然而即使透過電視節目觀賞國外風光,欣羨之餘,也沒能想像自己可以賺到足夠的旅費出國旅遊。
認識威尼斯這座城市是透過「巨匠美術」週刊介紹卡那雷托這位義大利畫家,對她的印象就是嘉年華會的華麗古裝、精緻面具和鳳尾船「Gondole」。那時的威尼斯於我而言,只是義大利眾多城市之一,受到少女漫畫與公共電視外國影集影響,傾向認同英國與德國。
直到知名義大利導演威斯康提,改編托馬斯.曼原著小說的電影「Death in Venice」以「魂斷威尼斯」中文譯名上市,才真正讓我領受到那座城市的魅力。該片使用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緩版作背景音樂,自此這首樂曲在我心中便與威尼斯畫上了等號,提琴的鋪陳與豎琴的撥弄,是潟湖古城威尼斯的朦朧面紗與漡漡河水的泛蕩呢喃。
本身有幸具備繪畫天份,童年時代至執事現今職業之前,每個日夜都會拿出紙筆描繪漫畫人物,連上課也不忘情地畫著,伴隨繪畫興趣而來的就是翻閱少女漫畫。其中欣賞的兩位漫畫家竹宮惠子與萩尾望都各自有部作品涉略「同性戀」題裁,竹宮的《風與木之詩》及萩尾的《天使心》講述的均是寄宿學校少年的感情世界。由於八○年代的同志議題已開始導入社會關懷性質,那時期國內心理輔導月刊《張老師》還曾撰文介紹「Another Country」這部假借英國貴族名校內『同窗之愛』議題間接批判該國制式階級概念的電影。對這類議題感興趣的我,會去注意到「Death in Venice」與「The Comfort of Strangers」中譯《威尼斯之死》兩部電影是必然的。
另一部也來到威尼斯拍攝的片子是《情定日落橋》,此片述說一個美麗傳說,讓一對巴黎相遇的異國少年男女,不惜一切遠赴威尼斯,就是希望落日時分的嘆息橋能夠見證他們的忠誠愛情。
「The Wings of the Dove」也曾以譯名《慾望之翼》片名出現在院線片上,衝著女主角海倫娜.寶漢卡特與頂頂大名的威尼斯,一向罕進電影院的我也花錢去捧她們的場。幾乎只要出現威尼斯的場景,我就很心甘情願地掏錢,自身也購有「Death in Venice」DVD。不知何時起,這座城市竟成了我惦念難忘的地方,連自己的寫作也出現她的身影,即令今年9月前,只是在影片、圖片及刊物上欣賞她的模樣。
Discovery頻道曾播出威尼斯的相關紀錄片,從那些報導得知古城威尼斯面臨地基逐漸下沉的危機,當其時,我便暗中發誓總有一天要飛去那裡,真正地踏上那片土地,實地感受她的美。就在今年(2012),我成行了,獨自一人飛過去。
從連接歐陸本土的長長橋樑上望向巴士前方,遠遠地出現威尼斯城著名的天際線,儘管已過10點半,尚且豔陽燦爛,卻仍似有層薄紗籠著威尼斯。望著那座水上古城,心裡一陣悸動,想著「威尼斯,我來了!」
實地走一趟威尼斯,很難想像義大利是當前歐豬五國之一的事實,因為主要景點,如聖馬可教堂廣場、高岸橋與鄰近斯卡爾其教堂一帶大運河等區域,一眼望過去都是遊客。然而性喜安靜的我偏好穿梭人煙較少悠閒寧靜的巷弄小道。
置身威尼斯古城區內,反倒無法將她與馬勒的音樂聯想在一起,因為在她身上跳躍的陽光如此迷人,她頂上的天空如此蔚藍,她身上的色彩如此鮮明,雖然歲月在她身上的每一處刻劃斑駁痕跡,她依然傲立於亞得里亞海上。然而,威尼斯依舊美麗的外表,卻難以抵擋各種自然或人為的破壞,部分建物破落且被惡意塗鴉。她的地基正以肉眼看不見的速度下陷之中,許多老舊房子施工整修著,連聖馬可教堂也封起兩座半圓形山牆維修中。更令人擔心的是一座鐘塔出現傾斜現象,不知能否再撐過下一個世紀。
如同許多歐洲古老城市,威尼斯本身也是一座大型水上迷宮,第一天差點走不回旅宿處,因為越過高岸橋走到另一區去了。剛開始搞不清楚她的遊戲規則,繞來繞去,就是找不到大運河。還好情急之中,突地想起旅館位在聖露西亞車站斜對面,循著旅遊書提到的指標,回到高岸橋,過橋後一路抬頭尋看指標,終於找到通往早已訂妥的旅館之巷弄。有了這次迷路經驗,終於弄清楚威尼斯古城區的遊戲規則,之後也不再害怕會迷路了,反倒覺得這樣在大小街弄廣場繞來走去,是種有趣的步行經驗。
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城市多建置有公共運輸工具,威尼斯也有其獨特的公船系統,無論當地人或遊客皆可藉由搭乘公船,去到擇定的目的地。公船的路線也分有僅擇要停靠或站站皆停靠的路線,有些路線可以通往其他屬島,如麗都島或穆拉諾島等。
第一次搭公船,鄉巴佬似的我誤以為船塢就是公船,急忙跳進去,正奇怪於『船』遲遲不開動時際,一艘非我欲往目的地之線路船艇駛近停靠下客,才恍然大悟,此『船』非船也。
在當地搭船的經驗還不壞,曾有暈船經驗的我,居然完全沒有不舒適感,或許與當地地處潟湖內海,風浪相對較小有關。
來到威尼斯城,如不去體驗一下鳳尾船Gondole小渠道之旅,日後回憶必有缺憾。於是忍痛花了百歐給她來趟單人Gondole小旅行。雖然英語聽講能力有限,還勉強能夠聽懂船伕以同樣不太高明的英文解說沿途特定建物的簡介。途中還有幸聽得另艘Gondole傳來義國傳統情歌民謠「O Sole Mio」,真是不賴啊。
古城威尼斯已在海上毅立千百個年頭,自早期躲災難民來到這片潟湖沙洲草創定居,13世紀至17世紀的商業貿易興盛,而後逐漸衰落至須仰賴其古老光榮歲月遺跡維生的觀光產業。來到這裡,走入古老區域的巷弄之中,感覺光陰之於這座水上城市似乎是靜止著的,只有陽光日日月月年年地漫漫流過建物磚牆立面和地上石板鋪面。
或許在母國臺灣的日常生活步調太過緊湊,每個上班日昏天暗地趕辦業務,上下班趕搭火車,公餘還得花時間費精神進修學位,每天疲憊不已,慢性頭痛經常找上門。加以臺島受制所處地理環境,氣候潮溼悶熱;過度強調經濟發展,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等環境管控執行不力(或無力?);廿世紀中期人口政策失當,都會地區人口密度高,生活品質提昇不易,鄉村地區則是人口老化,職業缺乏足夠選擇性。暫時離開不盡如人意的生長背景,來到水都威尼斯這座既備吸引外來人潮的舉世聞名景點,卻還能保有一方寧靜悠閒的美麗古城,著實欣羨威尼斯人的幸運。
然而美麗的水都仍有其哀愁之處,因為全球暖化的危機已經步步進逼這座古老城市,廿世紀以來,水患已成威尼斯人的噩夢。她的部分街道已墊上建築用木板模,以備淹水時供遊客行走其上。也曾在一座教堂前,親眼見到水孔蓋無端大量冒出水來,本欲拍照存檔,無奈相機從掏出到開機,冒水情形卻息止了。據Discovery頻道一齣有關威尼斯預防水患的紀錄片,當地學者有意在聖馬可廣場周圍海域設計水下閘門,一旦出現海水倒灌情形,將啟動水下閘門形成一道防波堤,阻止海水大量侵入城區。惟不知有否付諸實行。
在威尼斯觀察當地人的生活情況,發現威尼斯人的特質與臺灣人挺相似的,很喜歡聊天,講話速度非常快,習慣邊說邊比手畫腳,嗓門也不小,不太注重街道整潔,公共地點常是滿地煙屁股。臺灣勝過他們的就是人們比較不會隨時隨地抽煙,公共場所比較乾淨,人也友善的多。此外,臺灣飲食多樣性也是威尼斯比不上的。
威尼斯人與他人打招呼『ciao』的發音,猛一聽會以為他們在說中文的『早』,此乃實地見聞,實在有趣。
走一趟威尼斯,終能體會歐洲文藝人士為何要以她作為書寫對象。那座城市有其獨具一格的魅力,她的魅力來自於水道、建築、藝術、Gondole及其特殊悠閒氛圍,絕非其他國家或地區仿得來的。那種文化深度與大方態度讓她成為全球人士必造訪對象,人們不見得會想要去比威尼斯更多橋樑的中國蘇州或有許多水上人家的泰國曼谷,但卻會想去威尼斯,當然這多少是拜西方文明強勢輸出之賜。但不可諱言的,即使現在中國崛起並開始展現財大氣粗暴發戶個性,她的蘇州的名聲和魅力程度仍舊無法與威尼斯相提並論。
此次威尼斯之行,同時也一遊莎翁名劇「Romeo and Juliet」背景城市維洛納,這座擁有古代圓形競技場與半圓形露天劇場的中世紀城市,仍然存在城門與城牆,只是護城河早已乾涸。因為喜愛受城牆圍繞且保有卵石鋪面的舊城區悠閒感覺,意定此生入木前,一定要遊遍仍有舊城池圍繞的歐洲中古小城鎮。
阿迪傑河畔座落一迭有年代的古老劇場「羅馬劇場」,外觀仿古希臘半圓形劇場設置,其旁附設收藏所在現地崩頹古建築廢墟裝飾物品的博物館。
維洛納城市規模略大於威尼斯,當年在該城舊城區是以租用腳踏車代步,較無迷路須趕路的壓力。當地住宿費與餐費比諸威尼斯經濟許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該地區水質極其甘甜,光是從水龍頭流出的盥洗水,含在口中,就是一大享受,甘潤地令人驚艷。維洛納的週末相當有趣,許多廣場會在地面圍起幾塊區域,廣場外豎立一塊標示遊戲區的剪影式招牌(外型有點類似孩童打扮頭戴垂式長帽的躡手躡腳小丑,我當時並未特意拍照留念,於今想來頗覺遺憾)以進行各類遊戲活動或競賽。而假日的布拉廣場更是人潮洶湧,街頭藝術家獻藝的好地方,許多國際旅遊團在那裡穿梭,準備前往傳說中茱麗葉故居。
維城舊區不大,然而我還是演了齣迷途尋車的爛戲碼,那是向一家腳踏車出租店租騎的腳踏車,最遲須在當日晚間七時前歸還。那天我騎車遊逛阿迪傑河對岸之後,因一段主幹道封路僅供步行,只好將腳踏車栓於一條跨河大橋附近,在那一帶遊晃。儘管逛的很高興,卻在近傍晚六時欲返程尋覓腳踏車時,以為沿河堤走即可找到腳踏車,結果,在歐洲舊城區,1+1絕對不等於2,河堤的那區塊居然被一座餐廳與一整塊區域建物擋住,只好繞道而行。這下我真的慌了,歸還物件的時間壓力罩頂,我開始瘋狂趕路,兜著大街小巷拼命地找尋河堤身影。感謝上帝厚愛,我終於趕在六時四十分左右找到腳踏車,順利地於期限前歸還租借物。維城非常重視行人權利,有次我騎車進入一處滿是行人的商店街區,被一名當地阿伯白眼,一接收訊息,立刻下車牽車步行,以免壞了臺灣人的顏面。
去到維洛納,茱麗葉故居,虛構人物的模擬宅邸,當然不會錯過。想上傳說中的陽台,得付費參觀。該宅邸被佈置成茱麗葉時代的態樣,那時代的人物衣著與傢俬用品皆如實呈現,連接二樓階梯轉角,擺置一座莎翁胸像,各樓層均擺有攤開的莎翁「Romeo and Juliet」複製劇本,神奇的是,每當我趨近觀閱臺詞(我有唸出聲音來),便真切的感受到一襲電流穿透全身異樣感覺,屢試不爽,至今仍感到莫名所以。還有一層樓,提供有遊客留言的筆記本,並設置幾組電腦,供遊客寄電子信件給茱麗葉,我既留言,又寄電子郵件,均署名「靖鈞from Taiwan」。怎樣都想在當地留下到此一遊的訊息。茱麗葉銅像右胸被摸的發亮,因為許多人深信,撫摸其右胸可找到真愛的傳說,當然對許多男性遊客來說,純碎是好玩舉措而已。
那次進入維洛納競技場,適巧當日晚間競技場有場表演,一隊合唱團於下午時間前來場內排演,免費聽到當地民謠,賺到了。
阿迪傑河對岸有座老教堂被改建成餐廳,反映了宗教角色在西方國家生活的退卻。然而,說來奇妙的是,我在當地某座規模不大的教堂(我通常不大記那些教堂或修道院的名字)真的有感應,一進去,就是電流貫竄全身的異樣感覺。私下想著,或許前世某個世代,我曾在那裡待過吧!
歡樂時光總有溜逝的一刻,終究得收拾行囊離開維洛納,由於客宿地距離火車站沒有很遠,決定拖著行李照著地圖標示路線走,只是地圖絕不會告訴你,哪條道路維修中,我因而被迫繞道,這一繞又給它迷路了。問了路人,卻走到要離開維城的聯外道路,只好返身走回靠近市區的道路,然後茫然亂竄。期間遇到一個講著手機的義大利帥哥,向他問路,卻裝作沒看到,有所感嘆,世態炎涼啊。最後還是一名當地書攤善心老闆操著我聽不懂的義大利語,為我指路,真滿感謝他的,雖然沒有立刻走就到正確路線,卻已相距不遠,抵達維洛納火車站,尚餘些時間可以買個小紀念品。之後,火車便搭載著包括我在內的旅客繼續駛向威尼斯去。
雖然很盡興地遊逛維洛納街頭,也留下許多照片與愉快記憶。返鄉之後的我,依然念念難忘威尼斯的美,馬勒的音樂再度與她合一了,帶著淡淡的哀愁,還有些絲悲傷氣味。庸庸碌碌的生活之中,常有瞬間返回遊踏當地街頭或乘船漫遊大運河上的當刻感覺,想來深覺感慨。
亞得里亞海上的威尼斯城是座典型觀光城市,幾乎終年吸引人潮,尤其當地流傳的「嘆息橋下夕日之吻,可以讓戀人間的感情恆久不變」美麗傳說,使得全球各地男男女女衝著這憧憬,千里迢迢相偕來到此地朝聖,希望藉以鞏固彼此間的鏈結。至於傳說能否成真,或許在來到威尼斯的當下,就變得不再重要了吧。威尼斯本身即是標的,她是商業宣傳下的產物,儘管如此,她的美依然超越了時空,她的魅力並未因為各種商業目的而有所減損,即使哪日亞得里亞海將他的新娘葬身於自己的腹下,威尼斯仍將是永恆的傳奇之都。